冬病夏治来自中医智慧的千年传承,夏季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自夏至到立秋后的三伏天,是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,也是人体调理身体和治疗旧疾的最佳时段。我们利用自然界阳热最盛、人体阳气最旺的三伏天, 运用穴位贴敷、注射、艾灸、拔罐、涂擦等外治法,借助 自然界的“阳”与药物的“温热”之力,以补充人体内虚的阳气,温通经络、驱寒扶阳,达到“以阳克寒”的效果,三伏治疗能 防治哮喘、慢支症、失眠及痛经等冬季虚寒性疾病,实现“未病先防”和“既病防变”的目的。
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?
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,常用有以下几种:
(1)“开路贴”(夏至三伏加强贴)
开路贴是三伏治疗的“启动键”,是中医“冬病夏治”三伏贴疗法中的前置调理阶段,其核心在于开通人体气机,用于激发阳气、疏通经络,为后续三伏贴治疗奠定基础。
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通过体质辨识,并先给予开路贴,贴敷于患者穴位上,作为体质辨识的“探路石”,通过预激活少阴肾穴,为三伏贴扶阳药物建立高效递送通路,印证了《灵枢·经脉》中“肾足少阴之脉……斜走足心”的经典理论。 通过观察贴敷后的局部反应(如红晕、瘙痒),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后续三伏贴治疗。
展开剩余71%(2)穴位贴敷(三伏贴)
“穴位贴敷”是将温阳散寒的中药研末制膏,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(如肺俞、脾俞、肾俞、膏肓)的一种中药贴敷疗法。药物通过皮肤渗透,借三伏天阳气之助,激发经络,扶正祛邪,调和气血,达到温阳驱寒、调整阴阳的效果。由于在三伏天治疗,故称“三伏贴”。
图片由中医科AI制作提供
今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为广大的 失眠、痛经、肺病及痛症等四类人群,分别制定 睡眠贴、温经贴、哮喘贴及痹症贴。 需注意的是 孕妇、严重皮肤病、严重荨麻疹、对敷贴、药物过敏者, 不宜贴敷。
(3)三伏针/灸
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穴位,疏通经络、调理气血、健脾和胃、鼓舞阳气,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。
艾灸疗法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之力作用于经络腧穴,具有温经散寒、补虚助阳的功效。其热力能深透穴位,引阳入里,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直达病处,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。
(4)穴位埋线
穴位埋线将可吸收线埋置入穴位,对穴位产生持续、柔和的刺激作用,从而达到疏通经络、调和阴阳气血的功效,尤其对阳虚体质、痰湿体质的肥胖人群,以及寒凝血瘀的痛经患者有显著疗效。在夏季进行穴位埋线治疗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图片由中医科AI制作提供
(5)中药内服
三伏天人体阳气虽盛,但暑湿较重,阴液易耗,常出现心烦、口舌生疮、头晕脑胀等症状。中医认为“夏气通于心”,若心火过旺容易造成“肺肾阴虚”。内服中药需根据个体体质,辨证选用益气补肾、健脾化湿、理气活血等方药,能有效调节脏腑、提升体质,往往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。
“冬病夏治”凝聚着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把握住三伏天这份独特的“天时之利”,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,能有效改善虚寒体质,显著减轻冬季旧疾的痛苦。
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将根据每位患者体质和疾病类型,提供慢性病、常见病的贴敷方案,由专家团队精心研究组方和选穴,实现精准治疗。
今年三伏,行动起来吧,让这个夏天成为您固本培元、提升健康的转折点!
2025年三伏调养时间安排:
伏前调理:7月10日-7月19日
初伏:7月20日-7月29日
中伏:7月30日-8月8日
末伏:8月9日-8月18日
※有意愿调理者可前来咨询。
地址:
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500号新门诊大楼3楼中医科(九院南部)
上海市宝山区漠河路280号门诊楼2楼中医科(九院北部)
发布于:北京市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